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35:05    次浏览
常熟地处江南水乡,自古桥梁众多,出门过桥、举步壁舟,是历史上常熟百姓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。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,古桥承载着过往的历史,连接着当今人们的生活,已成为江南名城里的一道靓丽风景。位于城区西门外的山前塘上有甸桥、程家桥,拂水桥,其中程家桥在当地人眼中是最漂亮、最雅致的一座古桥,这座桥俗称为“二条桥”,清代诗人毛琛专门作诗称赞这座桥“留守台池迹未湮,二条垂柳系船频”。去年常熟文物部门为了更好地保护程家桥,对这座桥进行了修缮。程家桥桥长30多米,高7.2米,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拱桥,因桥畔原有明代工部尚书程宗的祠墓而得名。程家桥始建年月不详,据桥基石质可考证为明代建造。另据桥头枕石上石刻记载,清代嘉庆年间,里人吴峻基,周明孝等人曾捐资重修,咸丰年间又修。而如今,在不少当地居民的心中,程家桥上留下了他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。甸桥村居民王素萍我们小时候那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,夏天乘凉两边的人,到了晚上桥这边那边都是人乘凉最好。以前就是铁栏杆的,听说是1958年的时候换上去的铁栏杆,好象是跟古的不怎么配,后来修了,修了以后觉得好象能够吻合了,桥身和栏杆,景致也觉得蛮好的,古色古香的。 程家桥整座桥由青石与花岗石砌筑,桥两侧的明柱上还刻有“愿天常生好人,愿人常行好事”的楹联。 1982年,程家桥被公布为常熟县文物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由于年久失修,自然损坏等原因,程家桥出现了树木松动桥身、护栏破损等危险情况。去年,市文保部门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后,随即对这座桥实施了全面的修缮。去年全部整修了一下,重点是把树干全部搞掉,栏杆全部换好,因为以前都是钢管的和水泥柱头,不符合他们文物部门的要求;第三个把踏步七高八低的人家不好走路,全部整平修好了,现在就可以全部好走了,完整了一顶古桥。用的都是花岗岩,旧的材料,那个栏杆是新的,其它都是原的,修了50天时间。修桥工匠周龙保 据市文物部门调查统计,目前我市城乡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拱桥、石梁桥等清代以前的古桥100多座。这些古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霜,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屡有毁损更替,但至今仍发挥着方便人员或车辆往来通行的作用,并成为体现婉约、精致、柔美的江南文化不可再生的见证物和宝贵财富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,近些年来,市文物部门加大对古桥的维修保护力度,实施了一大批古桥修缮、迁建和保护工程,使这些古桥在市民生活中重新焕发出了光彩。市文广新局文博科科长陈俊这些桥桥名都是有渊源的,比如说根据一个街巷命名,根据一个建筑命名,根据一个名人的墓命名,本身桥名都有内涵。另外,它还有一些桥联文化,“联”就是对联的“联”,每一个桥基本上都有对联,这个对联讲的一些劝人为善、行善积德之类的桥联文化,另外这些桥很多都有一些当初修桥时候的铭记,记录了当时是由谁来出钱修的,怎么修的,也见证了我们常熟的历史文化。 来源:常广新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